在我國加速老齡化的背景下,“銀發經濟”成為了各行業競相角逐的重要賽道。
其中,“養老”也成為了險資企業年報等公告中出現的高頻詞。
盡管整體來看,國內險企的養老生態布局仍處初級階段,但頭部險企行進速度加快,多點開花,全國版圖初步成形。
尤其是2022年,險企布局養老服務呈現“井噴式”增長,創歷史新高。
眼下,險資布局養老迎來新轉向,一場“劇烈博弈”正加速到來。
近年來,養老市場展現出巨大增長潛力,險企正加速從多角度切入養老產業。
從險企“首進”養老服務領域來看,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有險企進入養老服務領域,2021年之前,平均每年保持2-3家險企“首進”的節奏,一直到2022年,險企入局的戰略節奏迎來新轉變,呈“扎堆性”涌入養趨勢,全年共有9家險企進軍養老服務領域,創歷史新高。

究其原因,主要有兩大原因:
一方面,傳統保險業務大幅下滑,2016-2022年保險業中壽險保費增長率由31.72%持續下滑至4.02%;
另一方面,險企的低成本資金與“投資大、回收周期長”的養老產業匹配度高,同時也是比較好的資產配置方式。養老的融入可以使險企的資產與負債在長周期運行中更加合理,緩解資產負債“長短錯配”壓力。
優勢互補下,養老市場為保險業發展提供新動能。

與此同時,在頂層設計方面,2021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提及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。
所謂“第三支柱養老保險”,源于我國養老保險制度。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,即人們常說的養老金,第二支柱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,第三支柱包括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。
在政策支持下,險資企業不僅可以有效補足養老保障短板,協助破解個人養老金融發展,還能補足長護險,重點解決規模性失能長者的長期護理保障問題,甚至可以拓寬金融支持養老渠道,加大保險資金對養老服務支持力度。
其中,“養老”也成為了險資企業年報等公告中出現的高頻詞。
盡管整體來看,國內險企的養老生態布局仍處初級階段,但頭部險企行進速度加快,多點開花,全國版圖初步成形。
尤其是2022年,險企布局養老服務呈現“井噴式”增長,創歷史新高。
眼下,險資布局養老迎來新轉向,一場“劇烈博弈”正加速到來。

近年來,養老市場展現出巨大增長潛力,險企正加速從多角度切入養老產業。
從險企“首進”養老服務領域來看,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有險企進入養老服務領域,2021年之前,平均每年保持2-3家險企“首進”的節奏,一直到2022年,險企入局的戰略節奏迎來新轉變,呈“扎堆性”涌入養趨勢,全年共有9家險企進軍養老服務領域,創歷史新高。

究其原因,主要有兩大原因:
一方面,傳統保險業務大幅下滑,2016-2022年保險業中壽險保費增長率由31.72%持續下滑至4.02%;
另一方面,險企的低成本資金與“投資大、回收周期長”的養老產業匹配度高,同時也是比較好的資產配置方式。養老的融入可以使險企的資產與負債在長周期運行中更加合理,緩解資產負債“長短錯配”壓力。
優勢互補下,養老市場為保險業發展提供新動能。

與此同時,在頂層設計方面,2021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提及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。
所謂“第三支柱養老保險”,源于我國養老保險制度。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,即人們常說的養老金,第二支柱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,第三支柱包括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。
在政策支持下,險資企業不僅可以有效補足養老保障短板,協助破解個人養老金融發展,還能補足長護險,重點解決規模性失能長者的長期護理保障問題,甚至可以拓寬金融支持養老渠道,加大保險資金對養老服務支持力度。

相關資訊
- 博弈加速,險資企業多路徑搶灘養老2023-05-19
- 銀保監會新規:險資投資非上市企業禁止直接從事房地產開發2020-11-14
- 新京報:險資能否愛上“長租”?2018-06-08
- 經濟觀察報:長租住房再迎政策禮包 銀保監會準許險資入場2018-06-05
- 16萬億險資獲準進入長租房市場 租金能下降嗎2018-06-05
同類資訊
- 一線城市“壓力山大”,報告稱京滬房租收入比超50%2023-05-23
- 財政部:前四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1761億元,同比下降超兩成2023-05-19
- 事關“禁墅”!住建部公告,這份文件失效了2023-05-18
- 一線城市樓市、土地雙雙大熱 三四線城市復蘇動力不足2023-05-18
- 房企奔赴代建“搶做乙方”2023-05-18
隨機資訊
- 十堰市丹江口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出讓公告2010-03-19
- 房主反悔被判雙倍返還購房定金2010-03-19
- 合肥買房肥西落戶 業主遭遇落戶“變卦門”2010-03-19
- 家中“屋漏漏”后“墻掉掉”開發商表示將維修2010-03-19
- 賣房惹四場官司:買房人用著房子 賣房人還貸款2010-03-19